SOED国重室副研究员何海伦完成MOSAiC第一航段任务归来
2020-01-13
1月2日,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OED国重室)何海伦副研究员完成“国际北极漂流冰站计划”(MOSAiC)第一航段目标任务归来。
MOSAiC第一航段共包含两个相位:A相位为构建中心观测区和分布式网络观测系统,B相位为执行中心观测区常态化观测并对分布式网络观测系统进行必要维护。在A相位,何海伦参加了分布式网络观测系统构建。其间,他乘坐俄罗斯科考船“Fedorov”号,在母船“极星”号周围参与建设了3个大型站位、8个中型站位和40余个小型站位,顺利完成分布式网络观测系统构建。在B相位,何海伦参与了母船温盐深仪(CTD)、中心观测区海洋城(Ocean City)温盐深仪、母船流速剖面仪(ADCP)和海洋城湍流微结构剖面仪(MSS)建设运行工作。此外,他还采集水样并在母船盐度计室完成测量工作,为CTD盐度计校准提供了依据。
2019年9月,德国“极星”号(Polarstern)科考船被冻结在北冰洋中心区,科学家计划以该科考船为中心观测区域,在其周围构建分布式网络观测系统,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海冰-海洋-生态耦合系统观测,以推进北极气候系统耦合机制研究,改进模式对海冰、天气及气候的模拟和预报。这一计划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北极多学科综合考察计划,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集聚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观测设备。
何海伦长期从事物理海洋学和海洋调查研究,在海洋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领域取得若干原创性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并以骨干身份参与大洋课题、全球变化专项等多个大型研究项目,迄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19年9月,他与其他11位中方科研人员一起参加了MOSAiC国际计划。通过参与该计划,提升了海洋二所、SOED国重室在国际北极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何海伦也展现了在国际合作中中国年轻科学家过硬的科研素质,为未来开展新的国际合作夯实了基础。(何海伦、谢书谊)
图1:MOSAiC概念设计图(摘自MOSAiC官方网站 https://mosaic-expedition.org/)
图2:第一航段B相位参加人员合影(德国AWI研究所Esther Horvath拍摄)
图3:第一航段B相位中方参加人员合影(右一何海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右二任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间雷瑞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左二蓝木盛,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左一王磊,北京师范大学)
图4:何海伦副研究员在海洋城(Ocean City)操作CTD绞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雷瑞波拍摄)
图5:北极熊到访工作区
相关链接:
MOSAiC官方网站
https://mosaic-expedition.org/
MOSAiC中文报道
http://m.mnr.gov.cn/dt/hy/201909/t20190924_2468837.html
http://www.oceanol.com/jidi/201909/27/c90113.html
http://www.oceanol.com/jidi/201910/17/c90407.html
MOSAiC Twitter 网页
https://twitter.com/MOSAiCArctic
MOSAiC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Cwd9Up8tvBuQwcGkBrY3x7LBVTJl_0H
MOSAiC Youtube频道 海洋组研究目标与内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7VlA82V54